close

鐵幕傳真情(下)


—東歐考察手記—


貳、訪愛沙尼亞,革命廣場傾聽自由民主之聲


   高貴的「SAWA Queen」豪華大客輪,悠閒地飄揚在壯闊的波羅的海,三個小時之後的中午十二時,我們終於抵達了愛沙尼亞碼頭。塔林溫暖的陽光,熱情地笑迎我們這群遠道而來的浪子,大夥們個個懷著滿心歡喜,在陳秘書長川的照拂下,一個個帶著愉快的心情,踏上愛沙尼亞土地。


    愛沙尼亞土地面積有四萬四千平方公里,人口一百五十萬人,其中三分之一為前蘇聯人。其首府塔林,有百分之五十六的國民講俄語。因此在塔林,愛沙尼亞人是屬於少數民族。在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土地上,竟淪為少數民族,豈不怪哉!


    在台灣,我們暱稱愛沙尼亞、拉脫維亞與立陶宛為波羅的海三小國。事實上,如此稱呼此三國,如以人口為依據,並無不是之處,但假使以面積來說,那恐怕得重新再考慮了。因為這三個國家人口都不多,故可以小國稱之,但三國中,其土地面積都比台灣大,有些甚至還大一倍以上,所以我們能稱他們為小國嗎?如果他們是小國,那我們恐怕連小島都談不上了。


    但為了敘述方便起見,在本文中,仍將此三國名之為「波海三小國」。約定成俗,乃從其俗也。


    此三小國原也屬於前蘇聯體制內的共黨國家,但為了爭取獨立,不斷掀起民主浪潮,從而在蘇聯強權鎮壓之下,於西元一九四一年六月十四日,約有四萬名愛沙尼亞人被送往冰天雪地、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勞改,其後蘇聯總書記赫魯雪夫,同意這些遭下放的愛沙尼亞人返回家鄉,但結果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回來,其他的,都已客死異鄉了,因此每一年的六月十四日被定為愛沙尼亞國殤日。自由的代價,竟要以生命來換取,而民主也竟然要用這麼多的血、花這麼長的時間來凝聚,其所犧牲的代價,不可謂不大。難怪俗云:「生命誠可貴,愛情價更高,若為自由故,兩者皆可拋。」由此可見自由之可貴。也常聽人說:「沒有失去自由的人,不知道自由的可貴。」更由此可見,懂得去珍惜自由的人,可能也並不多見。舉目台灣,有多少人懂得自由?更有多少人會去珍惜自由?


    自由畢竟太可貴、民主畢竟太誘人了,愛沙尼亞傾心沉醉在自由、民主的浪潮裡,而不顧強權蘇聯的強烈鎮壓,終於在西元一九九○年二月二十四日,自行宣布脫離蘇聯而獨立,其不屈不撓、勇敢堅毅的風骨,實令人佩服。雖此,但此時畢竟還得苟活在強權鷹爪的淫威之下,然皇天不負苦心人,歷經多年的努力與奮鬥,終在西元一九九一年八月十八日,隨莫斯科軍事叛變、蘇聯體制瓦解,愛沙尼亞總算真正獲得獨立,成為一個新興的民主國家。


    在塔林近郊,有一座由彼得大帝所興建的「Kadriorg」公園,公園內林蔭處處、青草如茵,誠為清幽休憩的好去處。其中央廣場處,在西元一八六九年興建一座革命聲音廣場,從西元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○年間,當愛沙尼亞為自由、民主奮鬥時期,熱情的塔林市民都聚集在此亢奮高歌,一方面表示對土地的熱愛,同時也在為民族獨立而鼓動情緒。由此亦可證明,自由、民主的道路,是何等遙遠、漫長!


    愛沙尼亞爭自由、民主乃其來有自,因愛國數百年來,也一直受到外國強權的統治。諸如十三世紀丹麥人首先占領愛沙尼亞,到了十四世紀三十年代,被瑞典攻占,又受瑞典統治;十七世紀也受蘇聯的侵略,被併吞在蘇聯共黨體制下。是以其民族意識之強烈,與爭取獨立主權的決心,正反映出長期受外族統治與壓迫之痛苦,也因其有切身之痛,才能鍥而不舍地努力奮鬥,終至成為一個獨立、自主、民主、自由的新興國家。血淚堆砌的天空,誠是曼妙無窮啊!


    是巧遇?是奇緣?抑或冥冥之中的同病相憐?在我們抵達愛沙尼亞之日——六月十四日,正是其國殤日,故家家戶戶都掛著:上為藍色代表藍天、中為黑色代表泥土、下為白色代表大地的國旗,並在國旗上繫著紅色絲帶,以為紀念國殤。想著、想著,不覺深深感覺到:中華民國青天、白日、滿地紅的國旗,已經在民間消失很久了。悲乎?


參、漫步塔林城,與愛國導遊談台灣前途


    下午在導遊的引導下,帶著輕鬆的心情,漫遊塔林市區。首先經過一棟粉紅色的三樓建築物,該處左邊是議會,右邊是政府機關,前面有一小小廣場。小國小民、袖珍型的政府所在地,真個是乾脆俐落、簡單樸實。廣場前有一棟建於西元一八九四年的東正教教堂,此教堂古色古香、高大雄偉,頗為華麗壯觀,這與對面簡陋的政府機關兩相比較,顯得極不搭調。在歐洲,處處都有教堂,而且每座教堂幾乎都具有數百年歷史,而其建築亦均是富麗堂皇、雄偉壯觀,可見宗教在歐洲之重要及其影響之大,難怪宗教的力量有時可以凌駕國王,此乃歐洲歷史之特色也。


    市區內有一條長腿路、另一條短腿路,我問導遊何以謂之,導遊亦說不出其所以然。我們沿著 五米 寬、稍為陡斜、兩旁有高大城牆的長腿路走下去,不知是否人口稀少的緣故,街上行人不多,頗有一份蕭瑟之感。因此,塔林沒有車水馬龍的喧囂,倒有一種寧靜的氣息。市區內的道路皆以石頭磚舖成,堅固而古意盎然,如同兩旁陳舊的住屋,實為一座樸素的老城。


    老市政府矗立在老城廣場,黑色的牆壁記載著無數流失的歲月。廣場四周,其露天咖啡座比鄰而設,悠閒的遊人在咖啡座內愜意地談笑風生;廣場上來往的行人,也顯得逍遙自在。眼前這幅寧靜、清閒、愜意的情景,在共黨統治時代大概看不到吧!


    我們在塔林的導遊劉鑒先生,是從中國大陸來的愛沙尼亞人,因其對中華民國友善,而且來過台灣參加中國青年團結會所舉辦的研討會,並作環島旅行,因之被中共註銷護照。他十分關心中華民國的處境,也頗關心中華民國的前途,目前在愛沙尼亞致力於推展中華民國對外的關係。他說:「中共在國際間是一個大國乃是事實,而其作為也很強勢,如果台灣依然以傳統的模式去與他對抗,那麼存在的空間不大,因此中華民國應該用不同的方式來發展對外關係,也就是中共做中共做的、台灣做台灣的,這或許會比較容易。」我笑問:「您是從中國大陸出來的,為何對台灣會有興趣?又為何如此關心中華民國?」他展露出一貫的笑容說:「也許是基於民族感情吧!」接著他又說:「我以後可能會進愛沙尼亞外交部工作,那時更可發展對台灣的關係,因為我現在已經放棄了中共國籍,取得愛沙尼亞的居留權,所以更沒有顧忌了,即使以後回大陸,也要從事政治民主運動。死掉就死掉了,但活著就是要做事情。」對這位滿腔熱血、滿懷理想的民族主義者,不覺得令我肅然起敬,而對他的一些見解,是否也值得我們省思?


第七章 拉脫維亞風情好 民主殿堂展光芒


壹、愛、拉大野風光好,青茵翠綠讀不完


    今日——六月十五日,是我身分證上的生日。去鄉旬餘日、離家千萬里,今天,帶著浪子思鄉情懷,暗暗地、獨自在心裏為自己「慶生」。


    上午八時二十分,離開匆匆一瞥的塔林,前往下一個旅程目的地——拉脫維亞。


    拉脫維亞與愛沙尼亞相鄰,據導遊說,從塔林到邊界要三小時車程,而到其首都里加也要五個小時,看來今日的行程還真是﹁迢迢千里路﹂呢!不過這倒也是觀光旅遊的好方式,正可藉此遠行,細覽此波海三小國的大地風情。


    離開塔林市區,沿著兩旁茂密翠綠的道路而行。放眼望去,此條道路竟是一望無際,有如長梯一般直達天庭。此地有如此寬闊、筆直、兩旁林木茂盛、綠野滿天的行道樹,實令人稱羨。由於愛沙尼亞沒有高山,境內森林占百分之三十一,可耕地也有三分之一,因而舉目所見,大地一片如茵的翠綠,把這藍天、白雲、綠地的渾然曠野,讀出了愛沙尼亞無限生機蓬勃底生命力,此亦可謂「江山如畫」也。


    我們所搭乘的遊覽車馳騁在芬芳多情、誘人深擁的綠色隧道上,由於來往車輛稀少,故而沒有喧囂與急促的壓迫感,因此愜意而寧靜的心情,正可附庸風雅地徜徉在生機盎然的綠林大地,真個是美景寫不盡、綠地遍千里,讓人賞心悅目。


    上午十一時七分,我們抵達了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邊界,陸路通關亦是平生首次。此次東歐之旅,經過了陸、海、空三種不同方式的通關,也搭乘了天上、地上、海上乃至地下所有的交通工具,在驚嘆科技發達、帶給人們文明的享受之外,對個人經驗與閱歷的增長,實無以言喻。尤其可貴的是,為人生旅程作了最好的見證,也為生命作了最豐富的註解。浪跡天涯的功能、意義、目的與價值盡在於此,而非僅僅走馬看花、到此一遊而已。然而居首功者,乃是國民大會秘書處幕後點點奉獻心力、巧妙布局的無名英雄,在此唯謹敬表心中之謝忱也。


    早上離開塔林時,導遊即告訴我們邊界通關手續相當嚴格、也很麻煩,必須花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辦妥通關事宜,但沒想到我們抵達時,卻很快就被放行。導遊說我們是福將,一路行來都很順利,在最難通過的關卡都那麼容易過關。不過話說回來,其實沒錯,我們這十八位「東方代議士」,除了區區筆者外,其餘無不都是重量級的「國之大老」,他們長期對台灣的貢獻,讓中華民國能傲然於世,上蒼豈有不佑之理?而「區區小我」此行有幸追隨眾「國公大老」浪跡天涯,不惟深得耳提面命、耳濡目染之教益,亦能深深親炙其為國劬勞之高風亮節,更是我此行最大的收穫,誠是永生難忘。


    由於拉脫維亞亦無高山,如果有,充其量也只是一些小丘陵而已,故而極目所致,森林、農作、青草,把拉脫維亞妝扮成綠色天堂一般,在萬里無雲的藍天下,碧綠無垠的沃野,顯得那樣的雄偉、壯闊。霎時間,頓覺天人合一之情湧上心頭,胸中亦興起大地與我同在的豪情,誠是生命中無上澄明的證覺。


    美好大地說不盡、人生百態讀不完,在思緒的堆砌中,於下午一時,抵達了拉脫維亞首府——里加。


貳、說說拉脫維亞、談談首都里加


    拉脫維亞面積有六萬六千多平方公里——這正是台灣面積的兩倍。其中森林最多,約占百分之二十五,故其連綿大地翠綠一片,乃其得天獨厚也。


    拉國人口有二百六十萬人,其中拉脫維亞人占百分之五十三,俄羅斯人占百分之三十四,白俄羅斯占百分之四,烏克蘭占百分之三,如此繁雜之民族組成的國家,要和平相處誠非易事。在台灣,其國民組成極為單純,彼此間就已經鬥得水火不容了,何況這二百多萬人口中,有數種不同種族的人口。看來,自認為為台灣好、為台灣犧牲奉獻的﹁先知﹂們,得好好反省、反省了。


    拉脫維亞在西元一二八○年即有國旗,當時國旗是白色,到了西元一九九○年才改成紅色,以示紀念反抗脫離蘇聯之暴政。與其他蘇聯附庸國一樣,有許多人民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勞改,因此在西伯利亞死亡的拉脫維亞人為數亦不少。弱肉強食,此亦乃小國之悲哀也。


    拉脫維亞在西元二千多年前即有人居住,後來彼得大帝攻入拉國,此後均受蘇聯統治。長期受強權鎮壓的悲哀,如無親身體驗,豈知之乎?世間事之不合理、人間事之不公平,又奈之何?


    拉脫維亞脫離蘇聯統治後,於一九九三年舉辦選舉,但只有拉脫維亞人才有選舉權,其投票年齡是以西元一九四○年六月十七日之前出生者,才有選舉權。在選舉中,俄羅斯人並未有選舉權,拉脫維亞人說:「俄羅斯人如要選舉,請回俄羅斯。」其對蘇俄之不滿情緒,由此可見。是以威服不如心服、口服也,為政者可三思否?


    里加——拉脫維亞首都,人口九十二萬人。其市區之盛況,看來較塔林繁華、熱鬧。


    由於拉脫維亞森林面積所占的比例甚多,因此里加市區內自是公園處處,而其道路兩旁蒼勁的路樹,亦大展歡顏,笑迎我們這群「國之大老」的「東方遊子」。尤其,里加用綠色的彩繪,來呈獻給這十八位不遠萬里而來的慕名者,此城「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」之謂也,豈不令吾等離鄉背井之「四海遊龍」動容乎?


    在歐洲,其市區中都有所謂的「老城區」與「新城區」,這大抵像我們高雄的鹽埕區是「老城區」,新興區是「新城區」一樣吧!里加也不例外,老城區從十三世紀即有人居住,一直到十八世紀還是里加之精華所在,直到十九世紀才拓建新城區,這叫做「風水輪流轉」吧!但這風水不知何時才會轉到我們「高雄縣大寮鄉」,好讓我鄉中人也能享受「好風水的庇蔭」,至盼之。


    我們下榻的旅邸——里加大旅館,位於車水馬龍的老城區,其旁有一座林木茂盛、芳草碧青的公園。公園內林蔭蔽天、清淨幽雅,不愧是輕鬆、悠閒的好去處。在兩座公園間中央大道上,有一座高聳入雲的紀念碑,此一紀念碑為西元一九三九年所建,當時蘇聯統治時期,為防拉脫維亞人藉民族意識掀起民主浪潮,故而在四周派兵鎮守,不准其人民進入。雖此,仍有四、五十萬拉脫維亞人被迫害,尤其,在西元一九四○年六月十四日,更有數萬人被遣送至西伯利亞,故此日亦被訂為國殤日。國殤啊!國殤!人類幾時才能無國殤?世界幾時才能和平?而弱肉如螻蟻之芸芸眾生,何時才能免於被侵略、被壓迫;免於恐懼地安逸渡日?面對紛攘的世界、面對戰爭的威脅、面對死亡的恐懼,啊!諾貝爾和平獎啊!您的功能在那裡?作用在那裡?貢獻在那裡?面對這寬廣、雄偉的紀念碑基座四周,被放滿一束束鮮艷、美麗的花朵,不禁令人感觸多端。顯然,這座獨立紀念碑是拉脫維亞人心目中的神,看他們一個個帶著一束束的鮮花,小心翼翼地放在紀念碑旁,然後默默的合掌雙十。此情此景,真是人性至誠、世間最美的景象。目睹此一畫面,不覺對拉脫維亞人肅然起敬也。


    市街兩旁之行道樹,不惟枝葉扶疏、生機蓬勃,尤其每一棵高大的樹木,都極其青翠美麗,實為市容美景增添姿色。市區中有些建築物雖極古老,但其華麗之情,亦頗具古典高雅之美。里加——誠是一個古典的森林都市也!


    深入歐洲——尤其是昔日之東歐鐵幕,才猛然深覺,時代變遷是何等大!何等的快速啊!是以,台灣何能自外於人、自遺於世,而不團結奮鬥、急起直追乎?


參、訪國會,看民主的腳步何等漫長艱辛


    六月十六日上午十時,我們踩著古老的石磚路去拜訪國會,看看這長期受共黨極權統治的新興民主國家,其民主的步伐是如何邁進?以及實施民主政治的現況如何?此乃值得吾人深入探究。


    接待我們的是國會秘書長,其位階正好與我們的領隊陳秘書長川相當,故而彼此間正可充分交換意見。首先由其介紹拉脫維亞近況,及其民主演進之過程。據他介紹,拉脫維亞是在西元一九四○年前後被蘇聯占領,西元一九八八年已有反抗蘇聯暴政組織,但此時仍受到蘇聯強烈之鎮壓,故而無法發揮實際的力量,一直到西元一九九○年五月四日,其議員們不顧蘇聯之強權暴力,在國會投票決定獨立,其後又經百分之七十四的公民複決贊成獨立,面對此一幾近「叛變」的情勢,因此在西元一九九一年元月,蘇聯便派兵進入拉脫維亞鎮壓,議員們都聚集在國會,其人民也在國會四周設置路障,阻止蘇聯入侵,以保障國會議員的安全。由此可見,該等廟堂之士,為追求理想與保護國家主權完整之擔當、魄力、勇氣與執著,是何等的磅礡!其實,冒著生命危險,為爭取國家主權獨立,與讓人民過著自由、民主的生活,此種悲天憫人之大無畏精神,誠足令人敬佩。他們為他們的國家、人民以及子孫,做了他們應該做的事,相信拉脫維亞的歷史會為他們作見證。常言道:「努力過的,必留痕跡」斯之謂也。


    西元一九八一年八月,蘇聯發生政變,此時蘇聯處在內憂外患之中,其國力漸弱,故而拉脫維亞藉機正式宣布獨立,此時蘇聯雖仍不承認其獨立之事實,但也已力不從心橫加干涉矣!何況經拉脫維亞宣布獨立之後,隨即獲得美國與歐聯各國之承認,此時,拉脫維亞才算正式擺脫蘇聯的統治。西元一九九三年由其國會投票決定恢復蘇聯占領前之各種法律。如之,拉脫維亞總算是真正屬於拉脫維亞人的拉脫維亞了。


    從拉脫維亞爭取獨立的過程來看,其獨立的腳步仍是十分沉重啊!然而,強烈的意志力終究克服了萬難,自由、民主、主權的花朵,終於綻放在拉脫維亞的天空。如今,拉脫維亞人正享受著前人犧牲所換取的甜美果實,此種經揮汗灑血的收穫,誠然彌足珍貴啊!是以在驚天動地之後,所換來了祥和、安寧的喜悅,有福氣的拉脫維亞人應懂得珍惜啊!


    拉脫維亞在獲得獨立之後,目前積極準備加入歐聯與北約,一般百姓對此也表贊同。雖然加入歐聯會喪失目前所擁有的一些利益,但為了長遠的經濟發展與國際間之合作互利,因此他們表示值得去做。由此可證,在這國際村中的任何一個分子,都無法自外於人,否則自行孤立的結果,將會使自己失去更多的利益,這對國家、對人民是有害無益的。目前台灣正積極申請加入「WTO」,其中對目前所擁有的一些利益,雖也會有某種程度的損害,但從長遠的眼光看,這是不得不走的潮流。重要的是,政府如何去因應?人民(業者)如何去調適了。有魄力的政府應該設法讓衝擊達到最小、利益獲得最多,而民間業者亦應調整腳步儘速去適應。是以官民共體、同心協力,這才能創造雙贏,也才能讓國家長治久安,進而能屹立於世,此亦為政府之功能也!袞袞諸公,若之何?


肆、森林公園好自在,古堡殘垣威不存


    離開國會,我們便搭車往郊外。旅歐十多天來,每天幾乎都在市區內逛,心中已有些感到沉悶,今日郊區行,正可舒展一下多日來壓抑的筋骨。


    由於拉脫維亞森林占地頗多,因此道路兩旁都是筆直蒼勁的松樹,拔天而起的寬闊道路穿梭在森林原野,天空雖然昏暗,但是與一碧萬頓的林木大地,構成一幅立體的自然美,原野景緻風情多姿,誠是賞心悅目。


    奔馳在寬闊的林野,道路兩旁也處處綻放著五彩繽紛的野花,憑添錦繡大地的浪漫多情,然而小草雖小、野花雖野,但小草、野花,正是大地間不可缺少的地氈,點綴著無垠曠野的風姿綽約。


    一路風光無限好,農莊小屋清又靜,果園花圃滿林間、心曠神怡自然得。不覺中,我們已進入了一座翠綠滿天的森林公園,原來此處正是高雅國家公園,據介紹,此一公園比台灣的玉山國家公園還要大,與其他的森林公園一般,公園內林木茂盛、蒼勁青翠,徜徉其間,真個是舒暢無比,尤其清涼的芬多精,更令人精神為之一振。


    穿梭在陡峭、陰涼的羊腸小徑,享受林間誘人底芳澤。不久,我們抵達了山谷中的高雅河。根據導遊的介紹,高雅河貫穿整座高雅公園,由於河水係由地底湧出,因此暗流漩渦極多,故極危險,我們大伙在此拍照,以示到此一遊。


    在這寬闊的國家森林公園內,有四座建於十三世紀的城堡,分布在公園內各個重要地點,各城堡間相距約有一公里,其功能乃為防禦之用。先人遺跡尚屹立在清靜幽美的森林公園內,但當年駐守在此的英雄勇士呢?


    在這四座城堡中,其中一座是為主教教堂,此座教堂從西元一二一四年至一五六三年,共有二十二位主教在此服務過,其木製的主教坐椅,尚存在教堂內。城堡占地雖廣,但教堂只是一個空間狹窄而昏暗的小房間而已,據說教堂下有一通道直達高雅河邊,如發生危險時,主教可從運河乘船脫逃。目前該教堂


主建築地下室已被改成餐廳,其他斷垣殘牆,只供作追憶之憑弔而已。


    我們登上此座六層高,共有一四一個階梯的瞭望台,從狹隘的磚造步梯盤旋而上,在瞭望台頂端,居高臨下、極目遠眺,連綿不絕、碧綠映藍天的森林,覆蓋拉脫維亞大地,不僅極具青翠、蒼勁、梗枝、寬廣之美,亦有如守護神一般,保護著拉脫維亞每一寸珍貴的土地。涼爽的清風從瞭望孔中輕拂面頰,頗有流浪天涯、遨遊四海之豪情壯志,然俯瞰下方斷垣殘壁之遺跡,亦不覺長嘆不如乘風歸去!


  第八章 最後航路立陶宛、川伯仔豬頭皮齒留香


壹、最後一站立陶宛,田野風光黃澄澄


    由於不趕行程,早上十時十分才離開里加,啟程前往三小國中的最後一個國家——也是東歐之旅的最後一站——立陶宛。


    一大早,代表處胡代表即率幕僚人員來送行。在與其秘書談及三小國歷史背景時,我請教以三小國間之距離都很近,彼此之國情有何差別?而其對蘇聯共黨又有何利價值?據答復:愛沙尼亞人種較複雜,而且尚有蘇聯共黨時代遺風,而拉脫維亞很早以前,即有該民族存在於此,屬性上比較屬於西歐性格,而且也較開朗。蘇聯時期,他們利用各國之特性,或特有工業來充實本國經濟。我想,弱肉強食仍是天地間恆久不變的定律,不禁令人為之一嘆!


    上午十一時三十分進入立陶宛國界。立陶宛土地面積六萬多平方公里,人口三百七十萬人,是三小國中人口最多的國家。約從西元一二○○年即有自己的國旗,當時國力極為強盛,後來在西元一七九五年被蘇俄統治,一直到西元一九九二年民主化之後,才開始辦理選舉,目前是由民主勞工黨執政。


    從早上出發,我們一直奔馳在一望無際的大地原野。由於三小國無山,故而無盡的平原一一映入眼簾,大地一片碧綠,其中有麥田、油麻菜子、各種農作物及果樹。放眼大地無際無涯,均承載著五穀雜糧以及四季蔬果,而且盡是綠油油、連綿不絕迎天而上,尤其阡陌茂密的麥子,隨風飄曳,形成一陣陣的波浪,煞是美觀。還有那黃澄澄的油麻菜子,和沿途瀰漫道路兩旁的野花,有白色、紅色、紫色等等,極盡彩繪著五彩繽紛之美,波海風情,誠是美不勝收。


貳、閒話維那吉斯、參觀生老病死教堂


    藍天不盡,白雲萬里,一路上有讀不完的奼紫嫣紅和看不盡底翠綠繽紛,因之雖車行五小時,但並不覺得疲倦,在飽覽萬里風情之後於下午三時,來到立陶宛首都——維那吉斯。


    維那吉斯人口六十多萬人,其國民組成中,立陶宛人占百分之八十、俄羅斯人占百分之九、白俄羅斯人占百分之二、波蘭人占百分之四,因此立陶宛也算是一個民族大熔爐。


    維那吉斯在二次大戰時,被摧毀得幾成平地,目前景象是於戰後重建,故可謂一新興都市。中古世紀時,十字軍曾攻打到此地。十字軍是一個以宗教為名的侵略戰爭,在歐洲歷史上,深受其害者頗眾。是以,宗教不全然以慈悲為懷啊!


    首先我們去參觀一座位在市中心區,建於五百年前的教堂——聖彼得保羅教堂,此座教堂亦是巴洛克式建築,內部形狀類似十字形,其牆壁四周及屋頂,均是精雕細琢的美麗圖案,頗具立體藝術之感。據導遊介紹,教堂內的雕像共有二千多座,其中各式各樣、老老少少、男男女女應有盡有,而其表情亦各具特色,而且每一幅雕像也都各有意義。其中有一幅是一個大人、抱著一個剛出生的小孩,另有一幅是一具雙手向外攤的骷髏,以示其生老病死。另有二幅巴洛克雕畫,一幅其中有各式各樣的花朵,花有盛開的、也有凋萎的,以示人生無常,好似花開花落;另一幅樹上有鳥、有蛇,鳥示吉祥、蛇示不祥,亦警示人生有凶、有吉,如果宗教有意義,這便是最具意義的意義,由此可見,這些雕像是多麼具有精神內涵的文化資產啊!


    據導遊介紹,興建此教堂者為一軍人,也許是自認為當軍人殺戮過多,雙手沾滿血腥,故而以贖罪的心情,興建此教堂吧!據說該軍人之屍體被埋在教堂門檻下,以作紀念。


參、高空饗宴、赤裸維城秀色可餐


    下午在市區老城觀光,既是老城,眼前所見自是老屋、老街、老教堂。歐洲街廊風貌,大都如此,故不贅言。


    晚餐在三二六公尺的中央電視台高塔上享用,餐廳約在高一七○公尺處,是一個三六○度旋轉式餐廳,在高空悠閒地用餐,蠻浪漫,又頗富情調的,尤其居高臨下,正可覽盡維城四周誘人底景物,整個維那吉斯市的一草一木、一景一物盡在眼裡,尤其那高掛天邊底夕陽,不僅散發出五顏六色、奪人眼目的滿天彩霞,也把維那吉斯妝扮得五彩繽紛、驕艷美麗。眼前的維城,猶勝一幅三度空間的立體油畫。美景當前,我更貧婪地、目不轉睛地,好似在垂涎眼前一位曲線玲瓏、冰肌玉膚、芙蓉柳眉、嬌柔欲滴的赤裸妙女,其神情之喜悅、心靈之滿足,實無以言喻。俗謂秀色可餐,然也!


    用餐間,餐廳也慢慢地旋轉著,我們正可一邊享受葡萄美酒夜光杯,一邊愜意地與同伴們閒話家常,更可細品維城風姿綽約之嫵媚夜景,得天獨厚的東方遊子,在維城真是享受了一頓浪漫多情夜底饗宴。


    由於維那吉斯是戰後重建,故其城廓風貌,大都是教堂各地的公寓大樓,每棟大樓都有獨立寬廣之空間,不似台灣住宅,彼此緊密得令人窒息。就以整體景觀而言,此間公寓之寬闊,及其綠化之秀麗,頗令人感到無限的舒坦,故無壓迫之感,尤其城中亦是林木深深,並且有一道蜿蜒婆娑的運河穿越城區而過,更增添維城無限底嬌艷。


    這真是一頓色、香、味俱佳的高空饗宴啊!


肆、暢遊東歐威尼斯、看水上蜃樓如龍宮世界


    上午,前往此間素有「東歐威尼斯」之稱的「TRAKAI」。此地是立陶宛十二~十四世紀的首都,距離我們下榻的旅館約有二十八公里,故而車行不多時,即已抵達了目的地。


    這裡湖泊眾多、湖面寬闊,而且林蔭處處、枝葉扶疏,在一個四面環湖的小島上,在那青翠碧綠、蒼勁挺拔的樹林中,有一座占地廣大、造形奇特、建築雄偉的磚造城堡,此城堡乃當時之京畿重地、國王居所,故其城牆堅固高大,城內大小房屋數以百間,尤其一棟高聳的主建築,必須爬越石階,穿過護城河上之吊橋才能進入,這是一棟「□」字形的高樓,四周都是各式各樣、大大小小的房間,中間是寬闊的庭院(天井),上下樓間以木製步梯相連接,在數百年前即有如此宏偉之建築,這可是夠氣派的深宮內院啊!


    在古堡大門前有一座木橋,木橋橫亙在水中央,在橋上遠眺城堡,實為雄偉壯觀,尤其環顧四周,那一面如鏡的湖水,倒映著古堡儷影,有如龍宮世界,而連綿不絕的青翠樹林,點綴在一碧萬頃、水波無痕的水中央,更勝中國江南如詩如畫之桃花勝境,此地不惟是﹁東歐威尼斯﹂,更勝﹁中國桃花源﹂。其清淨、幽雅、秀麗、高貴之情,幾疑為天上宮闕,尤似王母瑤池,美之哉!


    我們在木橋的指引下,進入了四壁斑白的古堡,但見那高聳在藍天下的大樓,令人有仰之彌高的感覺,尤其整座城堡之建築,都是由紅磚建造,益增添其濃厚的古趣。我們越過石階,從護城河的吊橋進入大樓內,但見那一間間的房間內,都放滿了林林總總的古董、古畫、古器、古物,其各形各狀、大大小小不一而是。這些龐大的資產,訴說著立陶宛數百年的文化痕跡,因之可謂立陶宛最珍貴的文化瑰寶也!遺憾的是,由於展示館太多,陳列物亦繁如牛毛,故而無法一一細觀,也由於語言之隔閡,未能深入瞭解各件古物的來龍去脈,只能走馬看花,如雪泥鴻爪一般地匆匆而去,實為美中不足。


    離開古堡,我們佇立在湖畔橋邊,細細觀賞這一幅秀麗甲桂林的風景畫,正當看得興起,陳川秘書長亦從古堡內走了過來,並趨前與我們閒聊,正巧有一位立陶宛的年輕人,在岸邊整理駕著帆船的帆具。陳秘書長趨前詢以是否可以搭乘?價錢如何?那年輕人親切地回答,可以載我們遊湖,每人美金二元。陳秘書長豪爽的招呼我們上船:「走!大家遊湖去。」於是我們高高興興地,一一隨著陳秘書長上了這艘體積不大的帆船。


    待我們坐定,這位和藹親切,又堆滿笑容的年輕舵手,熟練地順著風向拉起繩索,慢慢升起帆具,在輕風徐徐的歡送下,我們緩緩地離開岸邊,向一碧萬頃、水波無痕的湖中飄去。


    乘坐帆船也仍是第一次的經驗,心中雀躍之情不言可喻,尤其能飄飄然地,在這清江儷影的湖中央觀賞如詩如畫之美景,誠是千載難逢,大伙們也都興高采烈地談笑風生,甚至拿出照相機,一個個佇立在船首攝影留念。


    由於立陶宛湖多,湖面亦廣,此湖自不例外,放眼望去,廣大的湖面無際無涯,但見蓊鬱蒼翠的樹林,拱矗在玲瓏如少女胴體曲線的湖四周,更增添無限誘人底秀麗。遠眺高聳在湖邊的莊嚴古堡,更如童話世界裏的小王國一般,尤似簇擁深林裏的神秘之地,偶見海鳥或在草叢覓食,或佇立在釣者船首仰天長鳴,還有那不動如山的釣翁,在一葉扁舟上,更像是與古堡同在的守護神,尤其在湖中央好奇地舉目四望的我,恰似那貪玩的「龍王三太子」,盡情沉醉在幽美的靈境之中。綜觀四周勝景,有動態之美、寧靜的清幽,其秀麗之情,令人驚艷。


    隨著小帆船移動,我們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,細細欣賞古堡風貌,同時,也由於隨著地點的不同,也讓我們恣意地攬盡湖中千變萬化底勝景,真個是一湖秀水洗盡鉛華,如置身天上人間。攬秀之情,何其快意、何其滿足!


    美麗的歡樂時光最易消逝,在大伙們朗爽的笑聲中,這艘﹁R.O.C國會號﹂的小帆船,終於又慢慢地靠在對岸碼頭,結束了一個小時的遊湖活動。


    離開這別具風情的﹁JATAR'S  LAKE﹂,暮然回首,湖中一道道裊裊的白煙,襯托著蒼老的古堡,猶如水市蜃樓,令人如夢般地回味無窮。


伍、維那吉斯最後一夜,陳川秘書長的愛心豬頭皮齒留香


    中華民國國大代表東歐、俄羅斯訪問團,十八天的參觀訪問活動即將落幕,遠離鄉關十八晝夜的流浪生涯,也將在今晚畫下美麗而又圓滿的句點。此行之收穫,已盡情地一一將它兜入行囊內、深藏在腦海中,以待來日之追憶。


    今晚,是在立陶宛首都維那吉斯最後的一夜,也是東歐行最後的一晚,遊子思鄉雖歸心似箭,但卻也有依依之情,此乃凡人至性之流露,但是天下豈有不散的筵席?這也是生命短暫、人生無常的見證啊!


    古云:「有緣千里來相會」,是「有緣」,所以十八條好漢才能攜手行萬里、共遊天涯路;也是「有緣」,所以才能迢迢飛越千山萬水,踏上斯土、攬盡風土民情。「緣」字好寫,卻是千載難逢,尤更稍縱即逝,吾人豈能不惜「緣」乎?


    晚間在下榻的旅店用餐,在柔和的燈光下,人手一杯熱情如「火」的葡萄「紅」酒,互道感謝與珍重,尤其熱心、親切、盡責、好客的女導遊,更感性的訴說出她內心的感受。斯情此景,令人不覺眼眶奪淚而出。人啊!真是脆弱的感情動物啊!


    正當大伙紛紛相互舉杯互道別情時,忽聞一股四溢的香味撲鼻而來,定神一看,服務生端來了一盤色香味俱佳的烤豬頭皮,大伙們在驚訝之餘,亦不禁探問這深受台灣人喜愛的名菜佳餚究從何來?此地怎會有此物出現?結果竟是陳川秘書長在街上所購,帶回來與各同仁分享,當代表們知其來歷之後,亦不禁感佩陳川秘書長之細心與體貼。因此,在東歐行的最後一夜,在立陶宛「最後的晚餐」中,竟能大快朵頤地享用陳秘書長的「愛心豬頭皮」,更增加了同仁們內心的溫暖。今夜,同仁們在陳秘書長「愛心豬頭皮」的撫慰下,齒中猶留著濃厚的「芳香」、帶著微笑,滿足地進入了夢鄉。


陸、倦鳥知返、遊子歸鄉情切切


    今日——六月十九日,上午,我們在立陶宛維那吉斯國際機場搭乘「梅花號」班機返回故鄉,前途仍將是千山萬水迢迢路,然而「家」是唯一的「歸程」,倦鳥知返,遊子歸心似箭,這大概也是每個人的寫照吧!途經荷蘭阿斯特丹國際機場轉機。在航行了一晝夜之後,終於在民國八十七年六月二十日下午二時十分,抵達桃園國際機場,返回久違的故鄉。


回家的感覺真好:東歐行至此圓滿落幕。


     第九章 最後要嚕嗦的話


    「鐵幕傳真情」——國民大會東歐考察團手記,終於從出發開始,一路寫到家了;在整理稿件時再度神遊,仍舊回味無窮,亦是樂在其中。十八條好漢、十八晝夜、遊行萬里,這一路行來的歡笑,將永遠藏在內心深處,沒齒難忘。


    首先要再一次感謝陳川秘書長的鼓勵,本文才得以問世,但是由於工作繁忙,無法有充裕的時間寫稿,只能藉工作中的空隙,或下班趕完場後的午夜,才能零零星星的寫一點。這一點一點寫,稿件一頁一頁的傳,編輯同仁尤其發揮了耐力——耐心的等待;又由於趕稿,字跡更是潦草不堪,編輯同仁也耐心的校對,真的感到抱歉,也要謝謝這些幕後英雄。


    在前言中曾經提到「此文非純是硬性、教條式之公文書—考察報告,而是略以文學筆法為之,以增其生命感與感性」。在此要向讀者朋友們說抱歉了,一方面由於篇幅有限,無法多言;另一方面—這是最重要的因素,因為匆匆趕稿,所以無暇再多花時間遣詞用字、字字斟酌,所以全文中,還是以平舖直述的白描完成,沒有絲毫的文學味道,因此可不可讀,只有請教讀者諸君了。


    最後要再強調的是,本文所言,乃我在十八晝夜遊歷期間,一路行來之所見、所聞、所思、所感。所見或許是「瞎子摸象」,所聞或許是「斷章取義」,所思或許是「馬虎不周」,所感或許是「流於本位」,因之文中論點,只是代表我個人之淺見與觀感而已,容或有不周、不全或相異之處,亦請讀者諸君多指教。


    此外,本文非史地教科書,更非考古專著,而只是遊歷見聞之筆記,故文中所述掛一漏萬,或有不實,甚至謬誤之處,均在所難免,尚請讀者諸君見諒。


    國大簡訊能在有限篇幅中,給我這麼大的揮洒空間,真是「有夠多謝」啦!—全文完—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卓子 八十七年九月十八日於高雄港都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卓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