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農村曲-會社蔗與車蔗葉

2月17日,承蒙 慈惠醫專韓大勇主任相邀,參加美濃"開基伯公春節祈福平安宴",餐後赴林榮安藥師府品茶,品酒,聊天,榮安兄帶回一根"開基伯公"加持過的甘蔗,削着與大夥分享。

因現在很少有人在"削甘蔗"了,當然,現代人也少有機會"削甘蔗",所以榮安兄在"削甘蔗"的當下,便引起朋友們的興趣,於是宋慶財老師也就跟着削了起來。

"削甘蔗"看似簡單,但如果不熟練,削起來也是不順手的,大夥鬧哄哄的笑看他們"削甘蔗",遂引我寫了"削甘蔗與劈甘蔗"一文,此文所指的"甘蔗",一般我們習慣稱之為"紅甘蔗",亦即在商家可以買到供食用的甘蔗,因其甘蔗皮是褚紅色,故名之。

然而尚有一種甘蔗,我們稱之為"會社蔗",所謂"會社蔗"是綠皮的甘蔗,這甘蔗比較細,沒有"紅甘蔗"粗,而且皮較硬,甘蔗肉纖維也較多而粗,會稱它為"會社蔗",因為它是專門供給糖廠製糖用,以前台糖到處都有農場,專門種甘蔗供製糖,所以"會社蔗"也就屬台糖所專有。

台糖為了運送"會社蔗",在各地都鋪築了小鐵軌,行駛小火車,作為運送"會社蔗"的工具,所以在那個年代,我們常常會看到一車車的小火車,載着"會社蔗"呼嘯而過。

由於那個年代經濟較貧困,孩子們沒什麼零用錢買吃的,所以有時看小火車來了,都會跑到小火車後面"偷"抽甘蔗,然而火車上往往會有台糖人員跟隨,所以孩子們在"偷"抽甘蔗時,有時會被追趕,甚至於會被抓去派出所,在榮安府聊天的一位老大哥,他說他就曾經被抓過,如今回味那悲涼時代的童年,還挺有趣的,不過隨着社會型態的變化,加之台糖土地幾乎被出售迨盡,製糖工業榮景不再,所以此情只有留作回味了。

提到"會社蔗",就連想到"車蔗葉",那年代,農家煮飯,燒東西,都是用灶燒柴,燒柴,柴從那裏來,不像影劇,小說中所描述,可上山砍材,一者我們無山可上,何況山上的柴亦不能亂砍,所以除了農田稻子收成後,稻草可供燒火外,就要到"農場車蔗葉"了。

"農場"就是台糖的甘蔗園,"車"就是"載","蔗葉"自然是"甘蔗葉"了,那時農村都用甘蔗葉來當柴火,所以父母都會在會社的甘蔗收成時,去"車蔗葉",父母去會社車蔗葉都很早就出門了,一來路遠,老牛走得也慢,再則去到農場還要剝,費時,所以往往我們早上起床,爸媽們就出門了,而農場之所以願意讓人去"車蔗葉",因為可以幫他們把甘蔗葉剝掉,省得他們顧工花錢去剝,這就各取所需了。

每當知道爸媽他們去"車蔗葉"時,我們都很高興,因為他們會帶"會社蔗"回來,我們就有甘蔗可以吃了,儘管爸媽帶回來的甘蔗,都是小小的,甚至於是硬硬的甘蔗頭,或不太甜的甘蔗尾,是會社淘汰的,我們也都如獲至寶,一樣吃得津津有味。

如今社會豐衣足食,往事種種,一唯留作兒時回憶了~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卓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