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村曲-風鼓
"風鼓"是閩南語音,就是用閩南語唸的聲音,國語的名稱怎麼說我不知道,反正我們從小就稱它為"風鼓"。
"風鼓"是用木材製作的一種農具,它的作用是過濾稻谷的好壞。
因為稻子在成長,抽穗,結穗,乃至飽穗的時候,有時會因為乾旱缺水;有時因為雨水太多,稻子受到浸泡;有時因為颱風的侵襲,讓稻子倒地等等因素,影響稻子的生長,乃至影響抽穗,飽穗,而不飽穗的稻谷就是不好的,因為沒飽穗,就不會結谷子,所以就必須把沒結谷子稻谷分開來,才能使用,包括:繳農會,自己留當糧食,或糶給米商。
所以每當稻子收成,曬乾後,就必須用"風鼓"來把好壞的稻谷分開,以備使用。
用"風鼓""鼓"稻谷,通常需要三個人,一個站在中間,用畚箕把稻谷送上"風鼓"上面漏斗內;一個在另一邊搖着鐵把手,以鼓風,如之從漏斗漏下來的稻谷,就會被鼓出來的風,分到二邊,好的稻谷比較種,會漏在近處,壞的稻谷比較輕,經過漏斗篩選後,被風一吹,會吹得比較遠,如此中的,近的,遠的;好的,壞的稻谷就分清楚了;另一個人拿着"稻扒",把鼓下來的稻谷扒到一邊,免得好壞谷子又混在一起。
眾所周知,做農事是很辛苦的,雖然我們還是中學生,但日曬雨淋,暑炙寒侵,拖着疲憊的身心,即使一百個不願意,仍得下田揮汗而做,因為貧困的農家,不做就沒飯吃啊!
在諸多農事中,"鼓稻谷"-就是用"風鼓"把好壞稻谷分開的這種工作,算是最輕鬆的了,然而,這卻是我最不喜歡做的工作。
因為稻谷的外殼有芒,也有細毛,在"鼓稻谷"的時候,空稻谷,稻芒,殼毛都會滿天飛,而且吹得滿身都是,偏偏這東西吹到身上,其癢無比,雖然我們在"鼓稻谷"的時候,都會全副武裝-戴斗笠,包頭巾,穿長袖,長褲,長統鞋等,但那些小谷毛是無孔不入的,被吹到身上後,會讓你全身奇癢難耐,所以"鼓"完稻谷後,就得全身澈底大掃除一番。
在農家,"風鼓"鼓過一季又一季,鼓過一年又一年~
"風鼓"啊!"風鼓","鼓"過多少農村悲涼歲月,"鼓"過多少農家的貧苦生活,而身為農家子弟,青澀的童年,慘祿年少,就在"風鼓鼓稻谷"的風中流逝,如今回味,那堪回首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