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探訪耶穌的遺跡

其一:耶穌誕生地─伯利恆


那一年,卓子來到了耶穌的誕生地─伯利恆。


伯利恆位於耶路撒冷以南10公里,人口3萬人,屬巴勒斯坦國(※即之前阿拉法特所領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。)在地理上,它與耶路撒冷為鄰;可是在政治上,卻分屬兩個不同政府所管轄;在歷史上,彼此有著錯綜複雜的糾葛。


我們訪伯利恆時,來往人潮一往如常,其昇平景象,不覺有一點兒煙硝味,其後看新聞報導,每當衝突發生,雙方即武力相向,砲聲隆隆!


我常常把耶路撒冷比作高雄,把伯利恆比作鳳山(※指地理上的關係。)我的意思是:兩座城市幾乎是連結在一起的,平常人民互相來往(含旅人),有如共同生活圈的同胞,但只要一戰爭,彼此即成仇敵,誠令人感嘆!


其二:耶穌誕生的馬槽


相傳耶穌誕生在馬槽,馬槽今猶在,327年由君士坦丁一世的母親海蓮那,在馬槽原址興建教堂,名為聖誕教堂,此教堂於西元529年,在一次暴動中被破壞。現在的聖誕教堂是西元565年,由查士丁尼一世所興建,是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教堂之一。


聖誕教堂入口十分狹窄,必須彎腰才能進入,因此亦名為「謙卑之門」。教堂底下有一個地下室,相傳即為耶穌基督誕生之確實位置。


其三:苦路


所謂「苦路」,就是指耶穌由山園祈禱開始,到比拉多衙門,並至加爾瓦略山上受難,所走的那段路,此路又叫做「苦傷路」。


「苦路」一共有十四站,其中分成了兩大部分:前面九站位在耶路撒冷的古城區中,而後面的五站,全都在聖墓教堂內。


     1站:大門深鎖,這是耶穌受審的地方。


    2站:就在第一站的對面,叫做鞭笞教堂,耶穌在這裡受到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羅馬士兵的鞭打。


     3站:是耶穌第一次跌倒的地方。因為在鞭笞教堂已經被打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  得遍體麟傷了,而十字架又很重,所以跌倒是一定的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事。


     4站:耶穌和他母親瑪利亞相遇的地方。


     5站:西門幫助耶穌背十字架。


     6站:慈婦抹耶穌的臉。


     7站:耶穌第二次跌倒。


     8站:耶穌對婦女說話。


     9站:耶穌第三次跌倒。


     10站:耶穌被剝去衣服。


     11站: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。


     12站:耶穌死在十字架上。


     13站:耶穌屍體從十字架上卸下。


     14站:耶穌被埋葬。


現在「苦路」都是販賣紀念品的小販,走在「苦路」追憶耶蘇,感觸良深。


其四:聖墓教堂


聖墓教堂在耶路撒冷老城,是耶蘇受難的終點,該處咸認是耶穌被釘十字架及埋葬的地點。公元330年,康士坦丁大帝在此建立聖墓教堂。


教堂右側為一上昇的岩塊,一般認定這裏就是「骷髏山」,是「苦傷路」的第11站─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和12站─豎立十字架之所在。


12站的位置立著聖體受難的圖像,圖像前面是一個祭台,下方有一個石坑,這就是十字架的位置。


聖墓教堂最重要的三個位置:骷髏山受難處教堂、塗膏禮之石及聖墓。塗膏禮之石據說是耶穌受難後,身體塗油膏所躺之石。相傳猶太人死後,身體要抹油膏、纏白布,上一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逝世後,亦曾舉行抹油膏儀式,可見此一風俗,現在仍然被沿襲著。


聖墓教堂頗為富麗堂皇,在其供桌下方有個石洞,底下據說是耶穌的石棺,卓子曾佇立於此默禱,此時,適值數位穿著華麗道袍的大主教,在舉行彌撒儀式,我雖非教徒,但亦頗能感受此一莊嚴肅穆的氣氛。 


       在耶路撒冷,耶穌遺跡處處可見,今日耶誕節,憶往二、三事,忝作紀念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
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卓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