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君子之道

*余秋雨教授在佛光山如來殿的演講

余秋雨教授於104年03月06日下午三時,在佛光山如來殿四樓,以"君子之道"發表專題演講。

余秋雨教授,1946年生,浙江餘餆人,現任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,是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一枝筆,被譽為"20世紀,中國最後一位散文大師",以"君子之道"叩問省思現代社會的浮誇,找回內在價值的歸屬,尋找華人靈魂的故鄉。

因緣際會,在吳欽杉教授的引介下,得以恭逢其盛,聆聽這場難得的世紀盛會。

 

余秋雨說:

*中國文化集體人格特徵是"君子"~
*中國文化雖百家爭鳴,但核心卻是"做君子,不做小人"~

*何謂君子:
1,君子之道,亦即"成人之美"~
2,周而不比,亦即"和而不同"~
君子團結而不勾結,小人勾結而不 團結~
3,拒絕極端,亦即"提倡中庸"~
走一條和諧,可行之路~
4,溫文爾雅
方案之爭,而非小人之爭;君子之道,不走極端的路,極端的人是懸崖峭壁的英雄,隨時有危險,隨時會掉入深淵;
孔子認為"中庸之道"是最高道德,中華文化一直沒有被消滅的原因,是因為行"中庸之道",不走極端~

*離魔一尺即為佛,離佛一尺即為魔~
*佛教在中國諸子百家爭鳴的盛世時,還能在中國立足,那是因為佛教中,有諸子百家中所沒有的,那就是佛家中有"人",佛家特別研究"人生",亦即:人的"生老病死",但諸子百家對此則未有研究~

*佛家對"人"的研究,與中國諸子百家不同:
1,孔子教育別人太溫和~
2,老子教育人太簡單~
3,莊子教育人太瀟洒~
佛家研究"生老病死",破除"慾望"的追求,認為"一切都是空"~
諸子百家沒有"戒律";佛家有"戒律",有"戒律"的存在,讓大家知道有"祂"的存在,亦即"有邊界","有纜繩"~

佛教有穩定的僧侶團隊,這是諸子百家所沒有的,這也是佛教超過諸子百家的原因:
1,佛家直接講到人生大難題~
2,直接,痛快~
3,戒律,可以直接摸到祂的存在~
4,有基本統一的僧侶團隊,僧侶有辨識性,讓人一看便知是僧侶~

*"君子之道"有未解的核心難題,佛教為其解決了,諸如孔子要行善,但為何要行善?這與人性有何關係?佛教為其解決了~
"君子之道"做得不好的時候,就是"太自我"~
*所有的東西都是因緣的組合~
一切都是空性,當名號被拆除後,一切都是空的,把很多東西看空以後,人就會變成自在清明~
*"不避"的思維,即一切都不迴避,來什麼就解決什麼,來什麼就對付什麼?

*"不入",就是"不加入,不投入","不回應",淡定-旁觀看着~
*要普渡眾生,所以要宣揚"大乘佛教",因為只有你好,並不好,沒人支持你~
*儒家的名號,權威麻煩包袱太重了,佛家把中國"君子之道"減輕了;把中國君子肩上的負擔減輕了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卓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