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五柳枝_n   

    日昨趁新春,偕三、二好友在一家小館淺酌,老闆端出一道菜,身旁友人立即脫口而出:「五柳枝」!
   「五柳枝」!
    忽然聽到「五柳枝」,心裏不由得暗暗一驚!
    「五溜枝」!
     好熟悉的名詞!
     好古老的名詞!
     好溫馨的名詞!
     好令人懷念的名詞!
     好令人垂涎三尺的名詞!

   「五柳枝」!
    讓我想起少時,在家鄉的陳年往事~

    五柳枝,是早期台灣鄉下,逢年過節或請客,常做的一道家常菜。
    五柳枝,有媽媽的味道,因為當年逢年過節或請客,媽媽也常做五柳枝。

    早期台灣鄉下經濟困頓,物質匱乏,三餐只能求溫飽,遑論什麼山珍海味,只有在逢年過節或請客時,才有豐盛的佳肴滿足口慾。
    其實說豐盛,也只是多了些許雞鴨魚肉而已,豐盛是媽媽的廚藝。

    不知怎的,早期台灣鄉下的女人,都燒得一手好菜,不但媽媽如此,姊姊們燒菜的手藝,也是不遑多讓!
    所以,追根究底,我們鄉下豐盛、美味可口的菜肴,並非什麼山珍海味,其實都是媽媽的巧手,所烹調出來的家常菜。

    記得少時逢年過節,家裏都會辦桌,尤其是「三日節」(※註:一)和「七月半」(※註二),因為這兩個節日都是村裏的大節慶。

    「三日節」,是我們村大廟朝中宮,所奉祀主神的聖誕(※註三),而「七月半」是中元普渡(※註四),每逢這兩個節日,是村裏最熱鬧的時候,廟埕都會演歌仔戲和布袋戲來助興,一到晚間,平時人行稀少的村中小路,頓時熙熙攘攘、車水馬龍,而家家戶戶也都大擺宴席,這是村裏最熱鬧的時候。

    我們雖然是小康之家,但也不免俗地跟著熱鬧熱鬧,畢竟這是村裏的大事,農業社會,大家同住一個村子,彼此如同一家人,相互間較有認同感和歸屬感,所以我們也會辦桌請客、共襄盛舉,客人都是鄰近村莊的親友,農村人家,平時各自忙於農事,只有借著年節,大家聚聚、話話家常,連絡連絡感情,也藉以吃吃好料的,這就是農業社會,農民的生活寫照!

    我們家辦桌的總舖師當然是媽媽了,姊姊是助手,阿媽負責炊粿(※當然,我們只是負責吃喔,哈哈~)。在做節(※註五)前,家人就開始準備食材,有一部分是買材料來自己做的,諸如:魚丸、魚捲、肉丸、肉捲‧‧‧等,雖然都是普通食材,但經媽媽施展巧手,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佳肴,便紛紛上桌了! 

    這道「五柳枝」就是媽媽的拿手好料理,我們食之不厭。
所以一聽到「五柳枝」,感情豐富的我,便想起了鄉間的封塵往事,想起了媽媽,想起了「五柳枝」!

    如今,社會結構丕變,雖然村裏大廟依然,做節依然,廟前依然上演著歌仔戲和布袋戲,但辦桌風氣不再、熱鬧盛況不再、親友們熱絡的感情不再,而媽媽音容,也早已杳無蹤跡,「五柳枝」美味更難追尋!

    是故,這道「五柳枝」,已非媽媽的味道矣,思之不勝唏噓!
    至於「五柳枝」如何做?在此不贅~

※附註:
註一:農曆三月初三;其實應該稱為「三月節」才是。
註二:即是中元普渡。
註三:即北極玄天上帝,俗稱上帝公;或上帝爺公。
註四:中元普渡本是農曆七月十五,但我們村子是普渡七月十四。
註五:這樣的民俗慶典活動,我們稱為「做節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卓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